精华分享 Essence sharing

三江源追“圾”行动

作者:劲草同行

时间:2020-10-16

九月的三江源,鸟兽基本已散,大地上只有龙胆还在趁第一场秋雪未落时尽情绽放。年假吃紧的我最后还是咬牙请了5天硬假,作为守护荒野的志愿者,将要去看“不一样”的青藏高原。

全程似打仗?——不存在的

行程安排,1800公里,6天7夜,3位分别来自成都根与芽、仁渡海洋和爱芬环保的老师4场垃圾管理培训,2天生物多样性调查,4位从高山到大海的老师、1场书店分享,其余时间都在转场的路上。

活动路径从西宁出发跨越黄河,下午两点来到马麝保护地开展第一场讲座,半夜十一点再次穿黄河来到玛沁县;第二天去阿尼玛卿脚下的东倾沟查看水源地保护,下午在原上草工作站分享垃圾管理第二场;第三天从阿尼玛卿登山大本营平均4300米海拔开始沿途垃圾捡拾后,晚七点半到下大武乡的垃圾填埋场开展垃圾分类和处置环节培训;第四天前往东给措那湖做生物多样性调查;第五天兵分两路一波继续给三江源国家公园工作人员作动植物保护和垃圾管理培训,另一波前往黄河源做生物多样性调查;最后一天继续给国家公园培训完后赶回西宁晚七点在几何书店和大家分享环境生态故事。

每天十一点入睡七点集合,午餐基本被忽略,最大的休息,应该是在阿旺把汉语翻译成藏语期间大脑可以发会儿呆。

1 “风餐露宿” 2 体验别样藏餐

©劲草工作坊

培训没人听?——开玩笑

想象一下,在辽阔的牧区驱车100多公里后,在烈日下等候两三个小时,再挤进高温的铁皮房子里听完汉语2小时、藏语翻译2个小时“无聊”的“垃圾”管理讲座,即使有“纪念品”的感召,估计也没人报名。

当然,纪念品是万万没有的,任务也没有被下达,但人却都来了——大家洗漱一新,带着各自近十年来的垃圾清理记录和对知识的渴求,向老师们提出了各种问题——没人回收的垃圾烧的时候怎么控制烟的大小?烧完的灰要怎么处理?把垃圾捡回来堆放有动物跑到垃圾堆那边受到伤害怎么办?类似动物尸体、牛羊粪便等等哪些属于垃圾哪些不是垃圾?在草原种树是不是不太合适?

1 站在门口“偷听”的人 2 赶来参加分享会的牧民 ©小人儿

散会出了门,停车场里人们已开始讨论计划下一步如何优化工作,听完讲座第二天下大武乡已把当天从阿尼玛卿脚下捡拾的垃圾在垃圾填埋场做好了分类收集。

噢,要说明的是,上面来的这些人不是什么政府官员,也不是卫生局的工人,他们都是果洛州的牧民,有自己的牛羊和牧场要打理。有时正捡着垃圾,牧民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牛羊自己跑了,也是要拉着垃圾去山里赶羊的。同时,他们自发组织了民间协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家乡开展了近十年的垃圾清运工作,有的协会“志愿者”每年除了干活还要缴纳100元会费,用来支付垃圾袋、租赁垃圾清运车辆等费用。

过程很刺激?——当然

罗丹是顶着37.8°的体温做完各种降温措施硬上了飞机,其间做了3次分享,每天以小柴胡颗粒为水伺候着不听话的身体;听说前路断了,大家便把刚铺开的睡袋塞进去,当然动作快的还得从睡袋里爬起来继续赶路,凌晨一点,懵懵懂懂、晃晃悠悠顺利到达;大通铺里我们塞着防噪耳塞入眠,一位队友因隔壁过于洪亮的鼾声被迫半夜起身求救。清运垃圾的车爆缸了,华青大哥就一人一JEEP,把皮卡拖出了越野车花2个多小时才能走完的山路,晚上汇合时饭也没吃就睡了,第二天没早饭继续赶路到中午,全靠一口牛奶续命;星星升起来了,大家在夜幕笼罩的下大武乡垃圾填埋场统计当日共计800公斤的垃圾重量(玻璃没有捡拾计算),也向当地志愿者了解垃圾去向问题——旷野的寒风,吹过我们每个人激动得忘记饥饿的身体。

1 沈老师和当地志愿者 2 运输垃圾的皮卡车方      ©小人儿/方方

眼下,老刘正在讲塑料垃圾问题,工作人员笑呵呵地从门外拎进了两打矿泉水分发给大家。。。。。。嗯。。。老刘被“刺激”了,赶紧请阿旺翻译~~~~~至于每顿在光盘运动下被分配的超大份餐食,冰崩过去几年后依旧触目惊心的冰川刨蚀现场,因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导致如波浪般起伏的“高速”公路,还有好多个人生第一次体验和不能说的秘密。。。。。。都在某一日清晨,融化在阿尼玛卿洁白的面庞里。

在垃圾填埋场的本土志愿者及劲草伙伴们 ©仁青吉

恩,最后一晚分享会后吃饭时得知原上草75%的人员持硕士+以上的学历和精通藏汉英的光环,我几乎脑震荡了。

捡拾很生气?

——是的,路有多长,垃圾就有多远

转场途中,只要有车停靠的地方,就会有垃圾;高高堆起的玛尼堆旁,散落着众多玻璃酒瓶、饮料瓶、一次性用品和那些说不出来道不明白不能理解的生活垃圾;在阿尼玛卿神山冰川融水岸边,居然发现了吸满雨水的纸尿布、卫生巾、破烂衣物鞋帽……随着游客的到来和牧区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废弃物中大部分以饮料瓶和红牛罐为主,并伴随着各种食品包装袋和烟蒂。有时“保护环境 不乱扔垃圾”的标语牌就在一旁,但垃圾仍被熟视无睹。即使一个月前已被当地牧民志愿者清理过一次的阿尼玛卿神山脚下,垃圾依旧不绝于目。

1 草原上的垃圾 2 旦增在捡拾公路桥下的垃圾 3 旦增、YY和刘永龙老师在清点捡拾的垃圾 © 小人儿/罗丹

另一方面,听阿旺介绍,因为有志愿者捡拾垃圾,有人就刻意扔在外面,想着反正有人捡。一些游客也因交了门票而对自己的垃圾肆无忌惮,加上一些地方建立了有偿的环卫职位,让提供免费服务的志愿者积极性倍受打击,于是有人开始退出垃圾清运队伍,果洛州三四年前人人都关注垃圾的局面和热情正在慢慢消退,这也是原上草担心和正努力想改变的部分。

高山在云雾里,垃圾在高山上——我们都要勇敢的爬过去

多年来,华青大哥扎根牧区,开展至下而上的生态保护干预;阿旺立足国内外,保障生态理念和科学方法从上而下传达到牧区。为解决垃圾问题,一年前他们尝试结合本土文化,与当地德高望重的活佛一起,通过建立每年藏历五月祭祀水源的节日,期望社区能持续关注垃圾问题并一直行动下去——但,这些远远不够。原上草和牧区的主人们看到,捡垃圾保护水源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乱扔依然存在,捡完后偏远地区的垃圾依旧无法得到妥善处理。

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吃好饭,月亮早早爬了上来,一屋子人坐在饭桌旁讨论马上到来的“未来”——基于来自四川、青海、甘肃藏区同行者的反馈,原上草希望开发一款符合藏区使用习惯和社交模式的藏语垃圾管理小程序,联合10-15家在地协会用2-3年时间完成数据积累。这个小程序一方面将原来仅有的垃圾清运图片资料整理成数据,支持未来垃圾监控、分类、回收、品牌控制等管理,一方面让有力的结果数据重新转化为可视化图片,方便大家在社交媒体互动交流。

大家在垃圾填埋场清点当天捡拾的垃圾种类和数量

©小人儿

寻找或培养一位既了解垃圾管理又懂编程的产品经理是立马要着手的事情,阿旺已经有了人选。垃圾科学化监测与管理,未来从源头控制垃圾量的零废弃生活指导与操作,这些技术层面由负责培训的三家优秀的国内专业机构支持。剩下的,就是钱了。作为“净山净心”活动的推进伙伴,原上草将和其他机构一起,尝试在川青甘藏区建立自然圣境的垃圾管理模式。

一切都在迷雾中摸索,但方向却清晰无比。喝下人生第一杯高原白酒,好戏才刚刚开始。

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减少高山垃圾,做负责任的旅行?

旅行,并不是打开自己的家门,去别人家门口扔垃圾。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瓶装水,购买大容量产品,让自备餐具水杯毛巾陪我们走过每一次出行,是减少垃圾源头的第一步。垃圾产生后请务必收集好,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湿巾、无纺布、塑料袋、计生用品,会在高山存续400年+,污染水源,被动物误食致病致命。

草原上触目惊心的垃圾 ©小人儿

收集时如果能进行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等到大一些的城市后将垃圾分类投放入垃圾桶,可挽救50%以上的可再生资源被送进垃圾填埋场,或经焚烧厂焚烧后再次吸入我们的肺里。让“垃圾”重生,和旅途中洗涤心灵,应该是差不多的意义。

保护这里的每寸土地,也是为了守护这些在这方水土的其他生灵,您的关注也是和我们一起守护的力量。

牧人把牛羊赶上坡,无论高兴悲伤,想唱歌时就唱歌河流从雪域高原出生,无论路途遥远,都要奔赴大海牧人说大海是母亲,如果掉进一根头发,都关系着你我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

伙 伴

致 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