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工作坊:福建观“海”记

作者:劲草同行

时间:2017-01-03

2016年11月,劲草同行的部分伙伴及优才来到了福建,与在地伙伴一起,互相分享交流,组织了本年度第二次伙伴工作坊。看一下他们都有哪些精彩故事吧~

参观福州植物园自然宣教中心

由在地伙伴福建观鸟会杨金带领,大家参观了福州植物园自然宣教中心。自然宣教中心是在福建省林业厅等多方支持下,由福建观鸟会志愿者们参与设计与布置,免费向公众开放,通过展示本地生态群落,引导民众观察和发现身边环境中的各种野生动植物。

如此独特的自然宣教中心引起了许多人的“羡慕”,上海仁渡的刘永龙也开始思考对自家机构的借鉴意义:“福建观鸟会的自然宣教基地,设计的很有匠心,很自然。我们仁渡海洋的海洋垃圾博物馆、陈列室,什么时候能实现?也许我们可以先从流动博物馆做起来。”

而来自美境自然的刘陈男也开始反思广西渠楠白头叶猴自然教育基地的建设和改善:“这个教育基地很规整、漂亮、有信息,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渠楠虽然是个屯,但是接待的朋友多是来自一二线城市,甚至也会有国际友人前来参观,所以相应的建设能力也需要提升。”

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考察

坐落在福州长乐市的闽江河口湿地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湿地之一。这里也是福建省水鸟最为集中分布的区域,在这里迁徙停歇的水鸟超过5万只,属于生物多样性最为敏感的重要地带。

本次行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湿地保护区的物种、环境进行考察。来自中国红树林湿地保育联盟的刘毅,开启“科普”模式,在随行过程中给大家讲解湿地生物知识,生动有趣的小知识让大伙儿印象深刻。
对于许多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可爱精灵的伙伴来说,这真是一次奇特的经历。上海道融自然的小邵说:“闽江口的鸟真多啊,没想到居然可以同时看到那么一堆一堆的鸟。也没想到白天鹅居然是个白胖子,而意境高远的鸿雁居然是个撅着屁股挖泥的灰胖子...... ”

在对湿地、鸟类进行考察之后,大家发现保护区内有许多的垃圾,于是齐心协力,对湿地上的垃圾进行了清理。

拜访福建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

在福建绿家园邓梦璇的邀请下,大家来到了她们的办公室参访交流。这个刚刚获得福特汽车“自然环境保护先锋奖”一等奖的环保组织,在福建800余村镇开展环境调研和帮助,组织超过5万人参与环境守护行动,培育当地村民成为家乡环境守护者。

邓梦璇为大家介绍了绿家园的发展历程: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有过坚定前行,也曾历经坎坷。即使如今广受好评的“绿乡村计划”,也曾经历艰难的筛选与转型。

真诚的分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上海道融自然保护的周丽萍说:“福建绿家园做的事情很专业,而且有很大的决心去专注做下去。我问过璇芷,有没有专门去做传播。她回答,他们没有刻意去做传播,而是通过实实在在扎实的服务,让受助对象帮他们传播。这个值得借鉴,我们需要思考自己机构的价值在哪里、对社会有多大、能不能让他们帮你传播。”

美境自然的刘陈男表示是:“福建绿家园做渠道、做流程、做规范,发展前端(村民),巩固后端(专家库),这种工作模式是一些公益组织可以学习和借鉴的。解决环保问题后,谁受益,谁就是你的铁杆粉丝。如何把这种受益做到最大化,如何稳建立和固铁杆粉丝,让铁杆粉丝变成生产力,绿家园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

刘永龙:“福建绿家园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机构了,各种基础设施都基本完备并在正常运行,只是不断调适迎接新的成长。而我们的状况和福建绿家园之前的情况类似,现在团队还不够稳定和成熟,挑战和风险很大。”

自主交流案例分享

“成功的经验,可能都不一样,但失败的东西却是雷同。”此次工作坊主福建观鸟会杨金,组织了大家进行一次独特的分享:谈论各家机构曾经历过的不成功案例。

这个新颖的议题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伙伴们开始“吐槽”曾经遇到各样的尴尬局面:说好的资助临时爽约、精心准备的露天集市被台风吹走......在一阵阵哈哈大笑中,大家也认识到:在做公益项目的时候,会有许多的“陷阱”或牵绊的东西。只有采取更规范的工作流程、更细致的前期准备,才能避免这样的“意外”发生。

而本期多家劲草公益优才的加入,也为伙伴工作坊增添了新的交流角度。如何将优才的技能与公益项目的专业性相结合,发挥优才的能力,通过传播和筹款,促进机构的发展,成为了未来的思考方向。

独特的闽南风情让伙伴们流连

有趣的活动也让大家更加熟悉和了解

看一看伙伴们怎么说?

我觉得对于一个机构来说,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或者说根据地十分重要,无论是观鸟会依托于保护区的科普基地建设,还是绿家园对最开始的试点村的深耕以及现在做的咖啡店空间的营造,都是机构发展的坚实基础。根据机构自己的生长属性,找到自己的生态位置并打好基础十分重要。

——丁嘉伟|绿色潇湘 

工作坊的交流形式应多元、放松,我个人认为,多去户外和大自然的环境里,有助于身心的放松和坦诚交流,如果类似此次酒吧夜谈“不成功案例”分享,这个价值事实上更大,如何打破循规蹈矩的固定模式让大家都能放松和真诚交流,值得思考。

——刘毅|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生态环境下有不同的生态保护模式,追根溯源再由此启发我们的工作其实很好玩的,希望可以参加更多不同地区的工作坊,和伙伴们交流,也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能加入进来。

——邓佳瑜|福建绿家园

环保行业发展了这么久,但是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着急不来。

这次特别不一样的是,对自己有了许多的感慨。突然发现自己在环保方面做了这么久,有七八年。对比前几年,原来像毛头小伙子一样,没想到能在这个行业带这么久,成家立业,变化挺大。

——邓梦璇|福建绿家园

劲草伙伴专注在环保的不同领域,分布在全国各地,平常当面沟通交流机会不多,这次工作坊是一次很好的互相学习机会。有的时候彼此机构业务可能会有交叉,如果可以实现同步执行,力量会更大。

——杨金|福建观鸟会

(文中图片由劲草伙伴提供,感谢分享)

劲草同行

劲草同行-成长期环保组织关键人才支持项目(简称:劲草)是阿拉善SEE基金会和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GGF)在2012年12月联合发起的资助项目,由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和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参与资助,合一绿学院共同执行。

劲草同行通过辅导和陪伴成长期环保公益组织的关键人才,协助组织应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发展瓶颈,促进其在“核心业务积淀”、“团队专业化”、“资源多元化拓展”等方向上有所突破,支持其成为在区域或议题上的引领型核心,更有效的回应环境问题。

劲草除了向伙伴机构提供连续3年、总额30万元的非限定性资助外,还为他们匹配由企业家和公益领域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陪伴、支持其成长。

关注我们

劲草官网:http://www.jctx.org.cn

微信公众号:劲草同行

新浪微博:@劲草同行